111-2 《當代科技藝術》講師
陳依純
臺灣知名錄像藝術創作者,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系博士候選人。現於國立清華大學藝術學院學士班及藝術與設計學系兼任講師。曾獲ACC亞洲文化藝術獎、金穗獎一般組最佳實驗片首獎、 臺北數位藝術表演獎首獎等。作品多次於各地雙年展、電子藝術節、影展中展出。其創作主要以實驗影像、新媒體跨域和當代繪畫為主;長期關注工業、邊陲及社會中下階層等議題及民間故事,並以此去承載個人真實與虛幻間的經驗;藉由口述田調、史學解謎、夢境解析、神祕學技術等交錯比對的創作研究方法,去解謎臺灣在野觀點的宇宙史學歷史。
個人網站:https://www.ichunchen.net/
王仲堃
臺灣知名聲響藝術暨動力藝術創作者。他的聲音作品具有一種音樂性,刻意把「聲音」的抽象性解放出來,轉化為較為具象的音樂。對作者而言,聲音作為一種概念的傳達,必須從對其意義及內涵理解;而音樂的情感表達能融入一種真實情境讓我們從中感受。用心理層次來看,透過聲音與音樂之間的流轉,聽者得以以理性、邏輯的方式去掌握聲音,同時以感性與體驗的方式去感受音樂,作品就是存在一種體驗式的感知,但這無非意味著聲音不能用語言翻譯,它只能成為它本來的東西。近期個展:「微風的午後 – 王仲堃聲音裝置展,就在藝術(2021)」、「聆聽的機器 – 紀伯豪、王仲堃雙個展,台北國際藝術村,台北(2019)」、「台新銀行個展–風聽,台北(2018)」「造聲–王仲堃個展,就在藝術空間,台北(2016)」「另一種音景系列–王仲堃個展,新畫廊,台北(2013)」;「+ - * /王仲堃-聲音裝置個展,台北數位藝術中心,台北(2010) 」。近期聯展:「城市之音-國際聲音藝術節,蒙斯,比利時(2015) 」;「2013 亞洲時基:新媒體藝術節 – 微型城市,紐約,美國(2013)」;「超旅程 – 未來媒體藝術節,關渡美術館,台北(2012)」。獲獎:「臺北美術獎,優選(2013)」;「高雄美術獎,觀察員特別獎(2011)」。
個人網站:http://wangchungkun.tw/
曾薇熹
臺灣知名聲響藝術創作者,另一個身份是Flyinsnow飛雪,曾就讀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,音樂工業組。自小學習台語歌曲與受台灣民謠影響,並自學古箏。演奏方式以台灣樂器、吉他、鍵盤、合成器、演唱人聲為主。也從都市、周遭的生活中的聲音取樣,將音景結合電子聲響,近年多以即興演奏為主,活動於劇場、電影配樂,以及個人創作中。此外,也以詩人身份「葬詩人」寫詩,並製作影像詩。曾於2017年獲文化部文化園丁青年計畫全額補助,赴印尼日惹與當地藝術空間Ruang MES 56,共同舉辦東邦音響系統音樂節;並與自製樂器音樂家Mo'ong共同創作與演出,並發行卡帶與線上EP。並於2018年發行首張專輯《通道》,並於水谷藝術舉辦水墨刀概念延伸個展。2020年,曾參與Foca福爾摩沙馬戲劇團《消逝之島》音樂製作,作品曾獲台新藝術獎入圍提名。同年,共六位樂手參與再拒劇團製作:進行白色恐怖相關事件與文本、聲音轉譯創作企劃——歷經八個月的讀書會與籌備,並與學者林傳凱、作家胡淑雯合作,作品發表於第一屆人權生活藝術節,台大水源校區音樂會《寂靜的迴響》。
作品連結:https://soundcloud.com/acuteosmmusicstudio/nmlrjr43bida